上海泵業據悉,“注意,中心汙水處理廠已超負荷運轉,汙水將被調配到稠江汙水處理廠。”3月2日,通過“雲端管理”手機客戶端,義烏市水處理公司工作人員實時監測著全市9家汙水處理廠的負荷狀況,及時統籌調配。
據記者的了解。義烏市水資源相對貧乏,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500立方米,僅為全省人均量的24.73%。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,有超過2.67萬家中小企業,治水任務艱巨,汙水消化壓力也較大。然而,汙水處理廠“部分吃不飽,部分吃不了”的問題卻困擾義烏多年。為此,義烏探索汙水全域處理的新模式,打破鎮(街道)單獨規劃、各自為政的傳統,係統規劃市域範圍內的9家城鎮汙水處理廠,新建汙水管網2196公裏,使得汙水處理廠之間能夠統籌調度。
一網連9廠,汙水動起來
“部分吃不飽,部分吃不了”是國內汙水處理廠普遍存在的問題。由於建設周期較長,加上城鎮化推進速度快,不少城鎮汙水處理廠落地運轉之後,實際情況已經跟當初規劃時不同,特別是實際處理量與規劃處理能力出入較大,這個問題也曾困擾義烏多年。上海泵業是一家專業的汙水提升設備、汙水提升器生產廠家,如今參與義烏市的汙水處理行業,公司生產的汙水提升設備、汙水提升器質量保證,永不堵塞,得到義烏汙水處理企業的一致好評。
義烏市中心汙水處理廠位於義烏市主城區,城區老百姓產生的生活汙水,過去全由中心汙水處理廠消化處理,這個日處理量7萬噸的汙水處理廠,多年來一直超負荷運行。2014年起,義烏市把汙水管網建設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實事,整合全市汙水處理廠及各鎮(街道)各自運營的已有汙水管網資源,將9座汙水處理廠用新建汙水管網互相聯通,統籌調配。如今,義烏市域範圍內的9座汙水處理廠中,中心汙水處理廠、稠江汙水處理廠、江東汙水處理廠、後宅汙水處理廠4座汙水處理廠,相互之間管管相通,橫縱相連;義亭汙水處理廠、佛堂汙水處理廠等其他5家也已實現部分相連。聯網之後,義烏又對汙水處理廠實行數字化管控,所有汙水廠均建立在線監測係統,監測各廠的運行調度和水質變化,並與環保部門監控設備聯網。通過這套“雲端管理”係統,若中心汙水處理廠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,工作人員就可以遠程操控,將其汙水通過互聯的管道,調控到日處理量15萬噸的稠江汙水處理廠或其他尚有餘力的汙水處理廠。如今,義烏市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2.9%,基本實現城鄉汙水處理設施的全覆蓋。
排汙新標準尾水更幹淨
針對市域範圍內排放的汙水中氨氮、磷含量偏高的特點,義烏邀請專家專門製定汙水處理廠外排水的“義烏標準”,即在國家一級A標準的基礎上,額外規定氨氮指標為1mg/L、總磷指標為0.4mg/L,分別比國家最嚴標準提高80%和20%。為此,義烏市投入2.35億元,通過增加超細格柵、纖維轉盤過濾池、高效沉澱池、反硝化濾池、加氯消毒等深度工藝,對稠江、江東、佛堂3座汙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。同時對後宅、大陳2座汙水處理廠實施工藝優化改造。目前,9座汙水處理廠外排水水質已全部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和“義烏標準”,預計全市每年可減少氨氮排放量635噸、總磷排放量16噸。實行“義烏標準”後,汙水處理廠的外排尾水如何能夠更幹淨?義烏開始嚐試“尾水濕地工程”——將汙水處理廠外排水先引入人工濕地,通過水生植物淨化後再排放入河。這種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能和自然水麵,建立高效淨化的“物理—植物”生態係統,通過水生植物淨化之後再排放,起到水體淨化、水質改善的目的,進一步削減汙染量。經過“尾水濕地”之後,義烏的外排水主要汙染物指標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,總磷指標控製在0.2mg/L以下。
上海泵業據悉目前,義烏市已建有佛堂、義亭、蘇溪和大陳4個汙水處理廠“尾水人工濕地”,日處理尾水11.5萬噸,全市大約四分之一的尾水均經過濕地淨化處理。